别人的生活

最近在看我是演说家以及大冰的摸摸头,原来生活有这么多种方式,原来幸福有那么多的定义,但那都是别人的生活。

除却故事,对书里两段话印象较深,一是毛毛在畅聊会痛批大学生,二是成子关于支教的解读。

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,每个人的故事其实都可以写成一本书。我以前说“每个女生都很美,只是她们美的方式不同”,每个人的生活亦是如此,所以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别人的一句话、一个故事、一次评价而踏上不属于自己的道路,也没必要因为一句话、一个故事而判定一个人的生活。

我们可以在心里鄙视、讨厌任何人,但是我们不能轻易评判别人的生活,你不是他,你不了解他的经历、他的目标,他的活法你也就无权过问,幸福与不幸背后都还有很多故事,远非你我所知的那么简单,祝福就好。

成子关于支教的话,估计戳穿了大部分支教的人,作为一个富有批判精神的愤青,我觉得很有道理,但也不能说那些支教者就错了。

恰好前几天跟同学谈到了行善,高尚当然好,但没必要太过苛刻。做点好事,自己得到点好处,有什么不可以?我一直支持陈光标的高调慈善,行善者几乎百分之百有所图,只不过有人图的利益略明显,而有人仅仅图的是自己心安,精神与物质的需求,你没法比较哪个赚得更多。批着他的高调时都有这么多人无动于衷,难道低调能让更多人开始行善?在网络发达,言论看似自由的当下,语言上高尚的成本太过低廉,很多人都是骂着自己想做的,却推崇那些自己做不到的。

又说那么多,其实自己也不怎么样。

好想去旅行……

随便看看

本文共有58条评论

    1. 对,所有的幸与不幸都各具特色,还是活出自己的那一套吧。
      今天刚学到一句名言: Be yourself;everyone else is already taken.

你好,哪位? 填写